数据分析面试时被问到,最近一周拼多多成交订单量较上周有5%的下降,分析原因,该怎么从数据角度分析呢?
作为FLAG数据科学资深的面试官,今天就来给大家揭秘一下这种产品思维的题目应该怎么答才能万无一失,让面试官连连称赞。
01 核心思路
产品思维面试重要原则
大家要记住这种产品思维题目的面试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你要把面试官当成你的同事, 要和他/她真诚的交流,想象你们在合作解决一个问题,而不是和老师汇报你准备好的模版答案或者紧张的语无伦次想到哪说哪。
其次是,回答的时候不仅仅要回答为什么、是什么,还有回答怎么做。这是一个数据工作者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为公司、企业、决策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02 答题思路
现在有几个排查思路:
数据收集过程中是否有任何问题?
订单量较上周下降5%是不是有潜在的weekly effect或是holiday effect?
如果以上都不是,我们就可以开始分层研究了。
说回这道题,如果成交单量较上周下降5%,首先你想到的应该是:数据收集过程中是否有任何问题?这直接影响着是真的下降了5%还是平台有bug导致有的订单量没被记录下来?
然后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应该怎么排查?
我们可以看上周末开始有没有新的feature上线,有没有潜在的bug会影响订单量的收集?
如果代码没有任何变化,那数据的存储空间是不是达到上限?会不会是数据没有被成功的保存下来?
还有更多的可能性,这里只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不是,说明这个数据没有问题,订单量较上周下降5%是不是有潜在的weekly effect?比如说最近这一周是月末,是不是月末的订单量本来就是每个月当中最少的,因为用户在月末的消费能力往往是较弱的?
然后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应该怎么排查?
答:我们可以看看上个月、上上个月乃至每个月的这个周是不是都有5%的下降,如果是的话,代表这是一种week-of-the-month effect。
如果不是,说明其他月都不存在这个问题,只有这个月的这个周较上个周下降了,那么也许有可能是holiday effect。
比如双十一过后的那个周,因为双十一的销售量太大了,所以单纯比较这个周和上个周,双十一过后有5%的下降也在做难免。
如果还不是,那么我们就要开始分层研究了。
下降发生在某一个区域吗?(沿海/内陆)
下降发生在某一类特定产品上吗?(化妆品/食品)
下降发生在某一类特定用户群体上吗?(老年人/年轻人)
等等。
分层之后找到下降的具体维度,然后就这个维度展开深度的分析。
比如,5%主要是因为35-40岁女性下单量下降了,那么我们进一步看一下这个群体消费的下单量和实际金额的分布情况,比较这两个周的变化,根据为什么下降了我们可以提出合理的假设,是不是因为促销力度不够所以用户选择了别的平台?
那么我们可以设计一个ab实验,随机为50%的用户发放优惠券,看是否能够显著提升下单量。
其实还有很多可以展开讲的细节部分,大家感兴趣或者有什么的问题的话欢迎交流,Dana会尽量为大家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