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 H-1B 签证,好多人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 “廉价劳工抢饭碗”。但篱笆教育说句实在话,这黑锅真不能让所有签证持有者都背着 —— 毕竟有人拿着比行业平均还高的工资当精英,有人却被外包中介攥在手心里,干最累的活拿最少的钱。
彭博社最近扒出来的那些内幕,比美剧剧情还刺激。那些藏在 ICC 背后的大公司,把 “移民劳工产业链” 玩得那叫一个溜。今天篱笆教育就用大白话跟大伙儿聊聊这里面的弯弯绕绕。

01
别被 “精英签证” 忽悠了
这里藏着两条道儿
总有人说 H-1B 持有者 “抢了美国人的工作”,但你仔细琢磨琢磨就会发现,这签证其实分两拨人:
一波是正儿八经通过校招、社招进大厂的,过五关斩六将,工资比本地同行还高。就拿软件工程师来说,人家年薪 12 万刀起步,合规合法,全凭本事吃饭。
另一波就惨了,被外包公司打包 “卖” 给大企业,干一样的活,工资却被砍了一半还多。这就好比同一家餐厅,正式厨师拿 8000 块,外包来的厨师只能拿 4000 块,你说这冤不冤?
真正让人闹心的不是前者,而是那些占着大量签证名额的外包中介,还有躲在后面偷偷用工的大公司。他们把 H-1B 从 “全球人才通道”,变成了 “低成本用工工具”,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02
哪些公司在偷偷用外包?
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
2020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花旗银行新增了约 3000 名 H-1B 签证持有者,这个数字不仅超过了同期英伟达、甲骨文、高通等科技巨头的增量,更暴露出银行业特有的用工模式 —— 新增的 H-1B 人员中,高达三分之二是通过印度外包公司输送的合同工,不是花旗直接雇佣的员工。
数据显示,这批外包 H-1B 员工里,技术岗位(研究员、工程师)占比特别低,而且由印度 ICC 公司直接雇佣的时薪中位数,只达到花旗正式员工薪资水平的 62%。
这种 “双轨制” 用工模式在美国可不是个别现象,CapitalOne、Verizon、沃尔玛、AT&T 等企业,也都存在通过第三方机构雇佣低价 H-1B 外包员工的情况。
图源:Bloomberg
上图直接展示了 H-1B 员工的来源,每个小点代表 10 个 H-1B 员工,其中灰色小点是美国公司直接雇佣的 H-1B 员工,红点是通过中间商雇佣的 H-1B 外包工人。
篱笆教育发现,值得关注的是,在这场 “签证代持” 游戏里,亚马逊对外包的依赖度竟然还算良心?谷歌、苹果虽然没登上 “外包榜” 榜首,但其通过印度 ICC 公司雇佣的规模,还是比花旗、Verizon、AT&T 稍逊一筹……
03
外包公司的 "套路大全"
把 H-1B 玩出了新花样
这些印度 ICC 公司能批量 “制造” 出 H-1B 外包工人,全靠两种典型的人力资源输送模式:
一种是劳力外包,由服务商承接企业完整的业务模块,通过离岸交付中心,把后台职能转移到印度等低成本地区。
另一种是劳力派遣,面向企业批量输送初级技术岗位的低成本人力资源,构建灵活用工体系。
这类 IT 外包公司其实成了 H-1B 签证体系的最大受益群体,它们的运作机制存在明显的制度套利空间:
先说说注册违规这事儿。按照规定,H-1B 的每一位受益人都必须由雇主提供真实的工作机会,但 IT 劳力外包公司会充当中介,利用多重雇主名义为同一受益人重复注册,大大提高了中签概率!比如 2023 年的数据显示,85000 张抽签类 H-1B 名额中,11600 个配额被这类中介机构占据,占总量的 13.6%!
再看看劳动剥削。把中签人 “租借” 给不同的客户公司,通过薪资抽成机制实际控制受益人的劳动权益,限制职业流动自由。
图源:Bloomberg
从数据能看出来,通过 ICC 雇佣 H-1B 外包工人的公司中,被派遣的 H-1B 外包工人有 29%-53% 是通过多重注册获得工作签证的。
这种做法,直到 2023 年才被美国移民局定性为 “欺诈行为”,2024 年新规实施的 “一人一抽” 政策,比印度 ICC 产业扩张已经滞后了二十多年…… 在这之前,印度 ICC 服务出口产业都已成了国家经济支柱。
04
外包工人的苦
法律根本管不了
美国虽然明文规定,H-1B 签证持有者应享受 “不低于本地同行” 的薪酬待遇,但到了外包用工模式里,这个保护条款就跟摆设一样。
以印度 ICC 公司为代表的劳动力中介,通过精心设计的三层架构规避法律责任:名义上与 H-1B 员工签约的虽是合规主体,实际用工企业却藏在交易链条后面,形成了监管盲区。
这种制度套利直接导致了薪酬体系的断裂!
彭博社分析过去 4 年十大 H-1B 用工公司聘用的 5300 名软件开发人员的工资,发现其中超过 75% 是外包合同工,对比显示:H-1B 直接雇员的年薪中位数约 12 万美元;H-1B 外包工人的年薪中位数仅约 7.2 万美元;35% 的 H-1B 外包工人薪资精准锁定在劳工部规定的最低标准线……
图源:Bloomberg除了明显的薪酬剥削,外包体系还衍生出系统性的权利剥夺。中介机构通过 “仲裁前置条款” 封锁集体维权通道,借助 “身份” 把雇佣关系强制捆绑,甚至出现了 TCS 要求雇员上交退税支票的现象……
这些打工人两头受气。跟中介闹?怕被取消签证;跟用工公司提意见?人家说 “你又不是我员工,少多管闲事”。
05
裁员潮来了,
打工人该咋办?
最近大厂裁员裁得厉害,拿着 H-1B 的打工人最慌 —— 丢了工作可能就得卷铺盖走人。篱笆教育给大家念叨念叨应急办法,万一用得上呢:
如果是 H-1B 身份,有 60 天缓冲期,要么赶紧找新雇主办 Transfer 流程(需要新雇主配合且岗位匹配);要么通过 I-539 申请转为 B-2/F-1/H-4 等非移民身份,争取求职缓冲期;要么在律师指导下申请 “特殊情况 EAD”(门槛高,需要充分准备材料)。要是没及时提交身份变更申请或者没找到新雇主,就得离境,可能会被要求在 60 天宽限期结束时离开美国。
如果是 L-1 身份,同样有 60 天宽限期,但 L-1 不能办理 Transfer,能通过这些方式续留:更换可以提供合法工作身份的雇主,需要重新申请抽签类 H-1B(得等开放季)或者 O-1 杰出人才签证(无配额限制,审批周期短);也能通过 I-539 转为 B-2/F-1 等非工作类身份,后续找到工作再切换回工作签证。
如果还在 OPT 阶段,普通 OPT 有累计 90 天的失业期,STEM OPT 期间有累计 150 天的失业期,只要失业期没出问题,相对来说在 OPT 期间换工作还比较方便。
说真的,H-1B 签证本来是为了吸引全球人才,现在却被玩成了资本套利的工具。那些真正有本事的精英被骂 “抢工作”,那些被中介坑的打工人连基本权益都保不住 —— 这背后的猫腻,真该好好管管了。
篱笆教育希望,这些弯弯绕早日被捋直,让 H-1B 回归它本来的样子。
— END —
求职很难,但你不是一个人。很多人都在经历类似的困境,只要你坚持,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推荐一个,帮你大幅提升求职竞争力的硬核机会!
与其在焦虑中内耗,不如现在就投资自己!
7月 19 日,篱笆教育即将开班的
AI 编程实战营(Cursor 专项)重磅来袭!仅需 899 美金,就能加入小班实战,深度掌握前沿 AI 编程技能。

在这里,你将亲手打造可落地的 AI 编程项目,为简历增添亮眼成绩,成为大厂青睐的人才;
还能精通 Cursor 等前沿 AI 工具,告别低效敲代码,让编程效率提升数倍。
通过算法与工具的双训练,你将跻身前 10% 的 AI 编程强者行列,大幅提升薪资竞争力。
结营更有权威证书,优秀学员还可获得导师推荐信,直通硅谷 AI 初创企业。
无论是编程新手、在职开发者,还是求职应届生,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进阶之路!
报名方式:
关注【篱笆成长】公众号,回复:AI coding
立即开启你的 AI 编程新征程!速来占位